LSD−25非同尋常的精神效應之後,這個5年前在第一期動物實驗後就停止進一步研究的化合物又重新被准許進行一系列實驗。大多數動物基礎研究是由山道士公司藥理部的瑟萊蒂(AurelioCerletti)博士主持,羅斯林(Rothlin)教授是該藥理部的主任。 

一種新的活性物質在以人作被試者進行系統的臨床試驗前,必須先從動物藥理實 驗中得到其藥效和副作用的大量數據。這些實驗須測定該化合物在體內的吸收及清除情況,最重要的是測定其耐藥量和相對毒性。這裡只介紹LSD動物的實驗中最重要的報告及非專業人士能夠理解的部分。在世界各地進行過數百項與山道士實驗室的LSD基礎研究相關的藥理學研究,如果我試圖全部涉及,那會大大超出本書的範圍。 動物試驗幾乎顯示不出LSD引起的精神異常,因為難以確定低等動物的精神效應,即使對高等一些的動物,在這方面的瞭解也很有限。LSD主要在較高級和最高級的精神和智力功能範圍內產生效應。因此我們就不難理解,對LSD的特殊反應只能在較高級的動物身上看到。動物微妙的精神變化是不能確定的,因為即使它們有精神上的變化,這些動物也不會表達出來,所以只有對動物進行相對嚴重的精神攪擾,使實驗動物表現出行為改變,人們才能有所覺察。因此,動物的給藥量須明顯高於人的LSD有效劑量, 即使對於貓、狗和靈長類這些較高級的動物也是如此。 

小鼠在LSD的作用下只顯示出運動失調和舔毛行為的改變。而在貓身上,我們除了能觀察到毛髮竪立和流涎這些植物性神經症狀之外,還可看到其存在幻覺的指證,它們焦慮地凝視空中,不但不去捉老鼠,反而讓其自由自在,甚至見了它們就害怕。根據實驗中狗的行為,我們也可推斷出狗在LSD影響下具有幻覺。如果一群猩猩中的一個成員服用了LSD,整個籠內的猩猩群體則敏感地產生反應。雖然那只猩猩個體沒有顯示出什麼變化,可整個猩猩群都在騷動,因為這只服用了LSD的猩猩不再順應猩猩部族微妙協調的等級關係。  

至於其他的用LSD試驗過的動物,只有魚類和蜘蛛值得在此一提。在魚類,研究者觀察到了LSD所致的游泳姿勢異常;而蜘蛛織網的改變顯然是由LSD引起的。在很低的最佳劑量下,蜘蛛所織的網比平時更勻稱、更精確,但是在較高劑量時,網織得很糟,殘缺不全。 


《LSD的毒性有多大?》


LSD對各種動物的毒性已被確定。一種物質的毒性的標準是半數致死量(LD50)或正中致死量,即在這劑量下,50%的試驗動物死亡。一般而言,該值隨動物種類而波動很大。 對LSD也是如此。小鼠的半數致死量是靜脈注50−60毫克/公斤 (即每公斤動物體重靜脈注入1克LSD的千分之50−60)。大鼠的半數致死量降到16.5毫克/公斤,兔子是0.3毫克/公斤。有一隻大象在注入0.297克LSD後,幾分鐘就死了。這只大象有5000公斤重,其致死劑量相當於0.06毫克/公斤(每公斤體重施用1克LSD的千分之0.06)。因為僅此一例,這個數值不能一般化。但是我們至少從中得出,這種最大的陸地動物從比例來說對LSD十分敏感,因為LSD對大象的致死量比小鼠低1000倍。大多數死於致死劑量LSD的動物是由於呼吸衰竭。  

引起實驗動物死亡的微小劑量給人的印象是LSD這種化合物毒性很大。但是如果比較動物的致死量和對人的有效量,即0.0003−0.001毫克/公斤(每公斤體重服用1克LSD的千分之0.0003−0.001),就顯示出LSD的毒性是極低的。和兔子的致死劑量相比,只有過量服用300到600倍的LSD;或和小鼠的中毒劑量相比,要過服500000到100000倍劑量的LSD,才能讓人致命。上述這些相對毒性的比較,當然只能從估價大小順序的角度去理解,因為治療指數的確定(即有效量和致死量的比率)只有在同一物種中才有意義。因為LSD對人的致死量是未知的,所以人的LSD治療指數是不可能知曉的。據我所知,還沒有發生過直接由LSD中毒導致的死亡。的確有記載顯示一些死亡源於服用LSD,但是它們是一些事故,甚至是自殺,也許是緣於LSD迷幻引起的精神異常狀態。LSD的危險不在於它的毒性,而在於它不可預測的精神效應。 


前些年,在科學文獻和大眾期刊的報導中,有關於LSD引起染色體或遺傳物質損傷的說法。但是這些結果僅見於幾個個案。後來對大規模有統計意義病例的全面調查,顯示染色體異常和LSD攝入之間沒有聯繫,同樣,那些指責LSD引起胎兒畸形的報導也被證實是沒有根據的。在動物實驗中,使用極高劑量,即大大高於人用劑量的LSD,確實能引起胎兒畸形。但是在這些條件下,即使無害的物質也會造成這種傷害。另外,檢查所報導的嬰兒畸形個例,並沒顯示服用LSD和這種傷害之間的聯繫。如果真有這樣的聯繫,早就會引起人們的注意了,因為至今已有幾百萬人服用過LSD。  


《LSD的藥理性質的藥理性質》


LSD很容易完全經腸胃道完全吸收。所以除了特殊目的,不必注射LSD。用放射性標記的LSD給小鼠做實驗,證實從靜脈注入的LSD迅速消失,很快從血流分布到機體各部分。沒有預料到的是,LSD在腦部濃度最低,它集中於中腦調節情緒的某些中樞。 這些發現可顯示某些精神功能在腦中的定位。 

在注射10−15分鐘後,LSD在各個器官中的濃度達到峰值,然後迅速下降。小腸是一個例外,LSD是在2小時內達到峰值。LSD主要(最高約80%)經肝膽從小腸排除。

只有1−10%的排泄物是未變的LSD,其餘則由各種轉化產物組成。 

因為LSD的精神效應延續到已查不出機體內殘留的LSD,所以我們不得不假定,LSD並非本身這麼有活性,而是它激活了某些生化的、神經生理的和精神的機制, 後者激發了迷幻狀態並在LSD被代謝清除後繼續有效。


LSD刺激中腦的交感神經中樞,導致瞳孔擴大、體溫上升和血糖增高。至於LSD使子宮收縮的功能,前面已提及。 

英國學者蓋德姆(J.H.Gaddum)發現了LSD的一個非常有趣的LSD藥理性質,即它的5−羥色胺阻斷效應。5−羥色胺是一種激素樣物質,自然存在於溫血動物各器官中。5−羥色胺集中於中腦,在某些神經衝動的傳遞中起重要作用,在精神功能的生物化學方面也是如此。LSD對5−羥色胺天然功能的阻斷一度曾是其精神效應的一種解釋。但是人們很快發現,某些並未顯示致幻性質的LSD衍生物(LSD分子結構稍加改變後所得的化合物)比未改變的LSD有同樣或更強的5−羥色胺阻斷作用,因此LSD對5−羥色胺的阻滯效應不足以解釋它的致幻性質。 

LSD也影響與多巴胺有關的神經生理功能。與5−羥色胺一樣,多巴胺是天然的激素樣物質。多數接受多巴胺的腦中樞能被LSD激活,而另一些則被抑制。 

  

雖然我們還不知道 LSD 引起精神效應的生化機理,但是研究 LSD 與諸如 5−羥色胺和多巴胺這樣的神經因子間的相互作用,是 LSD 作為腦研究的工具的一個例子,在對精神功能的生化機理過程的研究中,LSD 可充當工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Qiao 的頭像
    Qiao

    生命之花神聖幾何能量屋𓂀阿卡西紀錄解讀連結神聖本源

    Qia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